文/七月
尚未从新冠噩梦中走出来的年轻父母,有的却发现最近周围的宝宝咳嗽气喘的增多了?
据福建卫生报报道:一个多月来,发热的患儿明显增多,有一位妈妈她家八个多月大的宝宝一个月内就得了两次肺炎。
很多家长对此心中充满着担心和害怕,难道是宝宝感染了新冠病*?
医院检查,医生说娃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RSV),这又是哪门子事啊?
1
呼吸道合胞病*
呼吸道合胞病*(简称RSV)属于呼吸道感觉疾病的一种,因其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导致相邻细胞融合,细胞病变形成类似合胞体的结构而被称为呼吸道合胞病*。
主要通过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含病*的分泌物或污染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是常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飞沫也可以引起传播,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2~8天。
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病原,是造成婴幼儿病*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重要因素。
每年的冬季和早春季节为呼吸道合胞病*的流行季节。
2
感染RSV有什么症状?
呼吸道合胞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传播途径有2种:
?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飞沫传播;
?可通过手触摸被污染的桌面、玩具等物品后直接接触眼、鼻、口而造成传播。
轻症的RSV感染及感染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
RSV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8天,通常,感染病*4-6天后出现症状。
●病*首先侵入鼻腔,在鼻咽部增殖并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可出现鼻塞、咳嗽、打喷嚏、流涕等症状。
●严重者大约1-3天后可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出现呼吸急促、弥散的干啰音和喘息。
RSV引起的肺炎是我国特有的流行性喘憋性肺炎,其典型特征为发作性喘憋,并伴有支气管周围炎及间质性肺炎等肺部症状。
绝大多数轻症患儿在起病后的7-12天即开始恢复,少数重症患儿可表现为拒食、持续性干咳、喘息加重、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胸部过度膨胀并随呼吸出现肋间凹陷,并发心力衰竭等严重症状。
3
感染了RSV怎么办?
作为一种普通病*感染,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对于急性期的宝宝,应该动态观察并且评估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娃能正常进食,可以继续经口喂养,如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进食后呛奶易引起误吸等情况,就可以给予鼻胃管营养摄入等,具体可咨询呼吸专科医生。
药物预防方面,帕利珠单抗是针对RSV的特异性抗体,但尚未在国内临床应用。同时我们目前针对它也还没有可用的疫苗。
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RSV感染的患儿能完全康复,不遗留后遗症。但婴儿期RSV感染的患儿出现哮喘的概率约是健康婴儿的4倍。
4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就诊
(1)呼吸困难:如果孩子鼻孔张开使劲呼吸,呼吸时肋骨间或胸廓下方的皮肤和肌肉内陷,吃奶时需要中断多次并伴有用力呼吸,这表明孩子已经存在明显呼吸困难,需要及时就医。
(2)咳嗽时痰音较重,尤其在呼吸时有口哨声需要及时就医。
(3)发热:小于3月龄婴儿发烧(腋温大于37.4度)超过1天需要及时就医,大于3月龄儿童反复发烧超过3天也需要及时就医。
(4)精神状态不好:当孩子出现烦躁、精神状态不好、嗜睡、易哭闹时也应及时就医。
(5)尿量减少:如果孩子尿量明显减少也需要及时就医。
5
如何预防RSV?
虽然RSV不属于法定传染病但具有一定传染性,所以儿童生病期间建议在家休息,保持规律生活习惯,做好卫生防护。
1.患者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直接或间接接触婴幼儿、老年人、体弱及慢性病患者。
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掩住口鼻,尽量不要和孩子共享食物和餐具。
3.常消*。经常清洁、消*孩子的玩具和衣物。
4.注意空气流通。室内多开窗通风,避免去人多拥挤的环境。
5.大人戒烟或不在家里吸烟,给孩子创造无烟环境。有研究表明,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下的儿童RSV感染率更高。
对于幼儿,也建议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在RSV流行季节,少带娃去人群聚集的环境,在任何场所均应洗手(用肥皂洗手或含酒精的溶液洗手),尤其家有二胎时,当兄弟姐妹有呼吸道感染时,更应该加强洗手。同时,应该告诉宝宝养成良好的咳嗽卫生习惯,咳嗽时掩盖口鼻。
在医院,与患儿直接接触的人员均应在接触患儿前后消*双手,如果无法使用乙醇类消*剂,应用肥皂和水勤洗手,并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推荐将患儿隔离于单人病房或与其他RSV感染患儿一起隔离于同一病房;在疾病暴发期间,应尽量避免照顾RSV感染患儿的医护人员同时照顾非感染患儿。
还有不明白的,或者宝宝已有了呼吸道症状,家长们记得抓紧看医生哦!
小鱼儿科健康交流群
孩子这几天不爱吃奶?
宝贝便便有问题?
娃一生病就手足无措?
欢迎加入小鱼儿科健康交流群
大家可以在群里交流经验
分享育儿心得
增强自己的带娃能力
咨询范围为儿科类目:不限呼吸、消化、皮肤、身高管理、牙科、血液、肾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儿科季节性传染病问诊,儿童中西医保健…
┃图文来源:福建卫生报、信息时报、网络综合
┃转载授权请联系u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