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西进解成长性之困
本报
郑世凤上海报道8月20日,尽管距海螺水泥中报的发布时间还有近12个小时,但各大券商的研究报告已纷纷出炉。20日下午3点,发现已经有多达15家券商的研究报告可供下载。虽然众多券商研究员的口径都是清一色的增持建议,但海螺水泥的中报还是引发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最多只能说差强人意。考虑到四季度淡季的影响,我估计海螺水泥今年业绩会达到1.5元/股,按照目前的股价,对应的市盈率就是28倍,相对于整个大盘或者水泥股板块来说还是有点偏贵。当然如果做长期投资就另当别论了。”上海一位长期跟踪水泥板块的券商业内人士对表示。“成长性”的烦恼海螺水泥2009年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12.36亿元,同比增长10.18%;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74亿元,同比下降2.33%。最终实现每股收益0.73元。尽管盈利金额庞大,但就成长性而言,海螺水泥的确没有值得夸耀之处。对比已发布中报或中期预告的13家非ST水泥制造类上市公司后发现,上述公司中,有8家公司中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取得了100%左右的高速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为祁连山,其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352.68%。上述13家公司中,该项指标出现下降或为负值的仅4家,其中巢东股份、福建水泥业绩预亏,同比出现下降的则分别为塔牌集团和海螺水泥。海螺水泥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被认为是拖累公司整体盈利增长的“元凶”。发现,今年上半年海螺水泥在东部地区的销售金额达到104.06亿元,占其全部销售额的42.98%。不幸的是,“属于公司主要市场的华东地区水泥价格表现疲软。从公司主要市场区域水泥价格表现来看,华东地区(不包括安徽)水泥价格表现最差。”海通证券水泥行业分析师江孔亮在其分析报告中认为。江孔亮在报告中认为,“华东地区水泥价格的疲软主要原因在于区域供给严重过剩,特别是浙江地区过剩情况最严重。”此外,需求也不振,“上半年华东地区水泥产量增长率为4.9%,远低于全国14%的平均增速。严峻的供需形势给水泥价格上涨带来较大的压力。”对此,海螺水泥董秘章明静也并不讳言。“东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落后于中西部,长三角地区甚至是负增长,这对公司的业绩增长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尽管如此,章明静对的横向比较并不认同。“我觉得比较要放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不能仅仅看一个季度或半年的增长情况。另外也不能只看业绩的增长,还要看财务状况是不是稳健以及公司的运行质量,实际上我们多年来一直在比较稳健地发展。”西部之惑在急剧恶化的市场环境下,海螺水泥实际上已经作出了积极反应。发现,海螺水泥上半年在西部(主要是四川及重庆市场)的销售额已经达到2.34亿元,虽然这一金额仅占其当期全部销售额的2.10%,但相对于去年同期已经增长迅速。实际上,截至2008年上半年,海螺水泥在整个西部地区的销售额还为0。海螺水泥的西部之路才刚刚开始。中报显示,海螺水泥总计44项募集资金或非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中,有6项是在西部,投资总额达到8.99亿元,占到其当期全部投资额的36%。然而在海螺水泥快马加鞭的同时,因为灾区重建、西部开发、四万亿投资等多重利好包围的四川水泥市场,此时却在经历着悄然的变化。“四川水泥价格跌下来了,这个人人都知道。”四川利森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利森集团”)总经理王国成在电话中告诉。在所有的水泥企业中,利森集团无疑是最“紧贴灾区”的,该集团旗下什邡分公司是什邡当地最大的水泥企业。“灾区的水泥现在已不紧缺了,价格现在连400元每吨都不到了。”王国成向透露。而据本报了解,就在4个月之前,什邡当地的水泥还供不应求,价格也高达500多元每吨。短短半年之后,不仅供不应求的局面不复存在,水泥价格的跌幅也高达20%。尽管如此,身处四川当地的利森水泥,仍然计划未来5年在川黔两省投资40亿元,建设1200万吨左右的水泥产能。与当地企业一样,省外的各大水泥巨头也纷纷前往西部市场淘金,身为东部霸主的海螺水泥在西部的投资无疑也备受瞩目。6月中旬,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秘书长孔祥忠曾受两大部委委托,专程前往四川,调研四川水泥行业整体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而“产能过剩”正是赫然的主题。根据四川水泥协会的统计,2008年四川水泥实际需求量为7500万吨,而当时本地产量已经达到6064万吨。该统计认为,随着2009年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四川本地水泥产能将开始爆发。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四川新投产的12条水泥生产线已经形成1240万吨新产能。预计今年全年还将投产的生产线有48条,将新增产能5150万吨。如果不考虑逐步淘汰的落后产能,2009年四川水泥产能将达到12454万吨。加上此前各家水泥企业的报批计划,到2010年,四川还将新投产24条水泥生产线,新增产能3600万吨。即便如此,章明静并未对海螺在西部的未来感到担心。“我相信每个公司的投资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当然我们不评价别人的投资,但是海螺的每项投资都是经过慎重考虑和严格论证的。”章明静告诉本报。“实际上东部在产业结构调整之前盈利状况也很好,在产能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落后产能在淘汰,新的产能在增加,在大小、新老企业共存的情况下,出现类似产能过剩的情况,是很正常的。”章明静指出,“市场天天在变化,但好的企业是永恒的,我们对未来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