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症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资管科技行业专题研究发展道路多样,持续进
TUhjnbcbe - 2023/9/1 20:28:00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证券,赵然)

一、我国资管科技行业厚积薄发,处于上升发展期

1.1过去三十年,资管科技企业实现从“产品型”向“平台型”公司转变

资管科技指运用各类科技软件创新传统资管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效率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三十多年来,伴随着资管行业的发展,资管科技行业历经以下四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年以前):以提供产品为主。在这一阶段,资管行业发展较慢,规模较小,资管科技公司采用销售产品为主的商业模式,针对特定资管业务的执行过程推出相应的产品,例如基金交易系统、登记过户系统等。在这个过程中,业务的单一性导致产品种类较少,资管科技公司往往依靠合同销售取得收入。

第二阶段(年-年):从提供产品向提供解决方案进化。随着资管行业的兴起和发展,资管机构的种类增加,市场竞争丰富度提升。在这一阶段,信息技术已渗透到金融领域的各个机构、业务和环节,因此资管机构更需要供应商满足自己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资管科技公司开始将多个单一产品集成,提供具有整合价值的解决方案,即依靠“软件+硬件+实施”的形式获取客户,同时提供一定程度的定制化服务。市面上的资管科技产品主要包括各种综合业务系统,例如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覆盖资管机构前、中、后台职能。资管科技公司在此阶段的收入包括许可证费用以及维护费。

第三阶段(年-年):解决方案与产品向云迁移。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资管公司业务复杂性进一步提高,同时子机构数量爆发式增长,资管机构需要一个可以与之一起成长的架构。而云技术相对容易扩展,同时节省了本地技术的基础架构,提高了资管机构的可访问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同时,云技术能够收集、分析和存储大量数据。资管科技企业在此阶段提供的主要产品包括各类分布式应用开发平台,帮助资管机构实现业务异地部署,提升其业务连续性和扩展性。此外,数据中台的概念开始兴起,市面上的数据中台产品能实现快速供给、组件复用、避免重复建设等功能,支持业务快速、低成本创新和需求响应。资管科技公司这一时期的收入新增了服务费及分成。

第四阶段(年至今):依靠创新技术的应用打造平台型公司。在这一阶段,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同时市面上提供的资管科技产品数量日益繁多,竞争激烈。在保持传统业务的情况下,资管科技公司更多地提供增值型服务,同时在*策监管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例如,对于风险管理而言,除了提供风控系统之外,资管科技公司还会通过软件设计帮助提高资管公司业务人员的风险意识。目前,市面上的资管科技产品类型众多,向资管机构输出产品设计、销售交易、研究分析等系列服务,包括证券交易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监管报送系统等。

近年来,随着资管行业飞速发展,金融机构数字化投入稳步上升。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持续增长,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年四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67.87万亿元,较上一年的58.99万亿元增长8.88万亿元,同比增长15.05%,-年8年间的复合增长率为7.77%。据BCG预测,-年我国资产管理规模的复合增速约有望达到12%。此外,我国资产管理结构也愈发丰富。年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的产品数量为16.8万只,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1.30%。在过去的二十年内,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主要集中于银行和信托。“大资管”时代开启后,资产管理行业逐步形成了以银行为核心、非银金融机构百花齐放的局面。年16.8万只资产管理业务产品中,私募基金数量达,只,占比74%,排名第一。其次是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和公募基金,分别为17,只、9,只,分别占比11%、6%。未来,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仍然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资管行业的快速增长为资管科技的发展带来机遇,业务创新、监管创新、技术创新共同推动资管机构对IT系统升级换代的需求。我国资管机构的IT技术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从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来看,证券公司的IT投入在过去五年间持续增长,由年的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年复合增速为21%;而银行业IT投入规模过去五年也保持高速增长,从年的亿元飙升至年的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6%。保险行业IT投入增速同样迅猛。据IDC披露的数据,年,中国保险业总体IT投入规模为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对于资管科技企业而言,客户购买的日益增长意味着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如何通过更好地研发创新、服务顾客以抢占市场份额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

1.2资管科技行业竞争激烈,不同企业经营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1.2.1行业面临四方竞争格局,细分赛道丰富

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资管科技行业的发展将近30年,已针对资管机构的前中后台形成相应的解决方案,且细分领域内竞争者众多。市场参与方包括独立的金融IT厂商、资管机构的科技子公司、金融数据服务商及其他细分领域的中小型金融IT公司。独立金融IT厂商:这类公司专注于研发资管系统,同时也为资管机构及其他类型公司提供系统开发服务。国内专注于资管系统产品线的金融IT厂商包括恒生电子、赢时胜、金证股份,国外专注于资管系统开发的公司包括SimCorp、SSC、FIS等。独立金融IT厂商的优势在于拥有充分的独立性,依靠自身的技术和创新能力提供产品。对于独立金融IT厂商而言,规模较大的头部企业在研发实力、品牌知名度方面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依靠成熟的产品体系提升差异化程度,并通过可重复使用的技术缩短项目周期,朝着“产品型”的方向升级,进一步提升技术和品牌的知名度。

资管机构的科技子公司:这类公司一般隶属于规模较大的资管公司,作为大型资管公司的子公司,在产品开发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对于实际业务操作、监管要求理解程度更深,在风险管理方面具备数据优势。国内典型的科技子公司代表包括金融壹账通(平安集团旗下)、民生科技(民生集团旗下);国外典型的代表包括贝莱德旗下的Aladdin、道富旗下的CharlesRiver。这些资管机构的子公司首先服务于母公司的业务,其次再对外输出。在对外输出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劣势:1、大型资管机构的金融科技子公司提供的系统由于业务规模、组织架构的差异较难适配中小金融机构;2、这些科技子公司普遍依赖母公司获客,自身缺乏独立的获客能力;3、受体制的限制,科技子公司普遍缺乏创新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资管机构的科技子公司发展速度迅猛,以银行业为例,截至年底,国内已有14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6大国有银行已有5家在旗下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金融数据服务商:除了提供金融数据平台之外,一些金融数据服务商也提供部分资产类别的交易模块,例如彭博社、汤森路透公司。由于这些公司的专业并不是资管系统,因此提供的产品专注于资管机构的数据获取环节,近年来,我国有不少C端流量优势的上市公司开始往B端转型,例如同花顺、东方财富等,这部分企业作为行业的新进入者凭借自身优势能快速整合客户资源,发展速度较快。中小型的资管科技公司:此外市场上还有大量中小型的资管科技公司,提供一些差异化的产品模块及解决方案,专注于某一类客户或者某种资产类别,例如北京根网科技主要专注于QFII交易。这类公司的产品针对特定客户的需求,在某一领域较为精通,但面向市场的规模较小。对于独立的金融IT厂商而言,他们也可以研发类似的产品与之竞争。此外,大部分中小型公司技术创新实力较弱,主要通过外包服务形式承接项目,其经营的优势在于能够将人员成本把控在较低水平,同时在项目进度管控方面的有效性较高。从目前市场上的竞争格局来看,前台软件龙头主要是恒生电子、金证股份等公司,它们深耕前台多年,产品粘度大。中台软件龙头包括顶点软件等,他们主要业务专注于CRM系统,最终目标是协助资管机构吸引新客户、保留老客户以及将已有客户转为忠实客户。而后台属于存量市场,目前多家厂商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力,其中突出的后台软件龙头是赢时胜。

1.2.2部分资管科技企业的盈利性较好,成为行业翘楚

以证券公司与银行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资管机构为例,通过对证券IT、银行IT上市公司规模与营收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不同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证券IT选取恒生电子、金证股份、顶点软件三家企业,而银行IT包括长亮科技、宇信科技、高伟达、神州信息、天阳科技、赢时胜。恒生电子在市值、盈利能力方面均处于资管科技行业领先地位。通过对上述公司过去一年的平均总市值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证券IT的头部企业恒生电子的平均总市值接近亿元,大概是其他头部IT企业,例如宇信科技、神州信息、金证股份市值的5-6倍。此外,从各家公司年的营收与净利来看,尽管部分银行IT企业的营收规模较大,但销售毛利率较低。例如神州信息年的营收高达亿元,但销售毛利率仅有17.09%,高伟达、天阳科技、宇信科技的销售毛利率也不超过40%。相反,尽管恒生电子的营收不如部分证券IT、银行IT公司,但是毛利率最高,超过了70%。

1.3资管系统建设模式多样,资管科技企业依靠定制项目盈利

1.3.1资管机构可选择五种模式建设系统,项目研发外包及主导研发成为主流

目前,我国资管机构建设系统一般采用直接外购、项目研发外包、自主研发、主导研发以及应用系统托管五大模式。直接外购:对于科技力量薄弱、自身研发能力不足,业务规模在一两年内甚至几年内不会爆发增长的小机构,他们会更多地采取直接外购的建设模式。原因是他们大部分时间忙于业务,因此没有多少剩余时间进行研发与创新。选择外购产品的上线或更换速度更快,建设周期更短。项目研发外包:指以“外购产品+改造实施”的方式建设系统,系统供应商的目标和责任明确,资管机构投入精力小,有利于自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双方共有知识产权。缺点是立项采购拉长了项目实施周期、自有研发规范较难落实、项目质量受制于服务商实施团队的能力、在拥有多家外包伙伴时沟通成本较大。

自主研发:对于大型资管机构来说,自主研发不仅能完全匹配自身的战略、业务和组织架构,系统上线周期也会快于外购系统。但是需要资管机构自身具备一定的资本实力,因此一般适用于国有、大型资管机构。主导研发:较大型的资管机构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但不具备完全的自主研发能力。因此,他们通常会采取介于完全外购外包与自主研发之间而接近自主研发的系统建设模式。主导研发通常需要用到外包的人力。资管机构一般以开发工时为结算薪酬的依据,同时负责选人、分派任务、结果验收。其优点在于资管机构管理起来较为方便,同时灵活性较高,但相应外包人员的流动性也较大,如何衡量其劳动效率也是一大问题。目前,主导研发模式在我国资管行业的采用比例较高。应用系统托管:可以理解为多机构共享的核心系统。对于中小型资管机构而言,要新建一个仅供自己使用的系统并进行日常的运维不容易,但通过机构间的共享合作可以有效减少研发过程中的重复开发,节省研发费用。

对于资管机构而言,前台属于直接创收部门,而中台为前台直接提供技术服务,因此前、中台偏向于资管机构自行管理,同时由于客户信息保密等原因导致系统的敏感度较高,因此以自主研发或主导研发为主;对于后台而言,其需求相对前、中台而言统一度更高,同时第三方厂商给出的解决方案都比较成熟、稳定,因此资管机构大都采用外购或项目研发外包的形式建设后台系统。

1.3.2对应资管机构的建设模式,资管科技企业主要以定制项目形式交付产品

资管科技企业一般为资管机构交付以下类型的产品:提供自行开发的产品:自行开发软件是指知识产权归属资管科技公司所有,资管机构仅享有合同范围内的非独占、非排他的一般使用权的软件。这些产品通常是标准化的软件,根据市面上一般的需求设计,以软件包的方式提供给不同用户使用,具有通用性。资管科技企业通过与客户签订自主软件产品类销售合同,将产品交付给客户安装完成,并经客户验收通过时根据验收手续确认收入。在这个过程中,资管科技企业的员工只负责产品的实施与安装,因此软件的交付周期较短。自行开发的产品主要满足资管机构外购产品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定制软件是指根据特定客户委托开发的,就特定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专门的技术研究、开发、服务的劳务行为。技术开发成果的专利申请权、版权及其他非专利技术的所有权及使用权均归买方所有,由此开发出来的软件不具有通用性。资管科技公司会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具体要求签订软件开发的产品类销售合同,将产品交付给客户安装完成并经客户验收通过时根据验收手续确认收入。通常,定制化产品满足资管机构项目研发外包(联合研发)的建设要求。

提供技术服务:主要是指按合同要求向客户提供咨询、实施和产品售后服务。资管科技企业一般按照服务期限或实际提供服务的工作量与资管机构进行结算,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与实际提供的工作量确认收入。在这一过程中,资管科技公司的员工会被派遣出差,长期驻扎在各地做实施或维护,因此交付周期较长。主要为了满足资管机构主导研发的需求。租赁服务:租赁服务主要指资管科技企业将系统出租获得收入,在服务提供期间内,根据与客户结算的服务确认收入。通常,中小型资管机构通过应用系统托管共同租用资管科技公司的某一功能模块。通过对前面所提及的主流资管科技公司进行分析,从它们披露的财务报表信息可以看到,目前不少公司的收入来自于“定制软件开发和销售收入”项目,例如顶点软件、赢时胜和长亮科技。它们的业务模式是通过交付经定制化的自主产品或直接提供技术服务盈利,人力成本是营业成本的主要构成。例如,对于赢时胜、天阳科技而言,年的人工成本的占比分别高达93.71%和78.19%。事实上,依靠定制软件取得收入的盈利性远不及自主研发产品。通过对顶点软件、金证股份的盈利情况进行分析,年顶点软件产品化软件(公司自行研究开发销售的软件)、软件运维这两项的毛利率分别为%与82.89%,而定制化软件的毛利率仅有59.23%;而金证股份在年以前定制软件的毛利率均低于自行研发产品的毛利率。年,金证股份的部分收入项目发生变更,将定制软件项目与系统维护业务合并为定制及系统集成服务业务,自行研发产品项目与系统维护、技术服务合并为软件业务。年的定制及系统集成服务业务毛利率为29.23%,而软件业务的毛利率则为56.67%,后者接近前者的两倍。

1.4我国资管科技行业的发展有待成熟,业务模式存在变革痛点

1.4.1市场需求决定了产品供应,资管科技企业面临外部困境

供给端提供的产品很大程度上由需求端所决定。通过前面提到的资管机构系统的建设模式可以看到,大型资管机构通常采用项目研发外包(联合研发)或主导研发的模式建设自己的前、中台系统,而中小型资管机构则采用打包购买或应用系统托管的模式。由于后者的采购规模有限,对资管科技公司贡献的营收较少,因此资管科技公司更专注于为大机构的前、中台提供定制服务。这一点在银行业较为突出,而证券业的情况并不十分明显,因此证券IT企业的发展机遇相对更多,覆盖的业务场景更加广泛。

而大机构之所以选择项目研发外包(联合研发)或主导研发的建设模式主要出于对系统的一致性、方便性以及安全性三大方面的考虑。一致性是指新系统的功能与目前已有的系统是否兼容,同时数据能否够实现共享;方便性则是指新资管系统的运维是否费时费力;安全性则是指新资管系统能否有效控制和防范信息安全风险,确保企业与客户的信息及资金安全。从一致性与方便性进行分析:对于资管机构而言,由于每家资管机构的业务侧重点不同,如果直接采购资管科技公司的自主研发产品需要进行改进适配,但自身并没有精力或能力去做这件事。此外,目前资管机构采用自主研发或主导研发的形式建设系统,资管科技对应交付的是“人”或者“项目”。“人”是指外包员工,资管机构根据员工的工作量或工作小时付费,相对整体的产品购买而言成本较低;“项目”则是针对某一具体功能的开发,相对于整体产品的购买,资管机构无需为用不到的功能付费。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资管系统的建设以前台系统为主,而前台主要涉及客户交互、客户信息保存等业务,因此数据的敏感度较高,完全交由资管科技公司运行的风险较高;此外,从大环境来看,尽管我国公有云发展势头迅猛,但普及率仍然不高,资管机构对此的信任度较低,影响资管科技产品的采购。资管机构的外部需求决定了资管科技企业依靠提供定制化项目交付产品,这一点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1.4.2定制项目的收费、过程、人员安排存在弊端,资管科技企业面临内部困境

而资管科技企业自身在提供定制化项目的过程中也存在内部的瓶颈需要突破。从收费上来看:资管科技企业以员工的工作时间作为项目收费基础,收入不确定性较大。对于资管科技公司而言,市面上需要定制软件的资管机构主要包括国有银行、券商、保险机构、大型私募机构等,规模一般较大,因此议价能力较强,而资管科技公司相对弱势,因此在招标的过程中往往压价以获取项目,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战经常发生,导致定制项目的收入普遍不高。而定制项目一般有两种收费模式,第一种是按照具体需求来计价,例如资管科技公司针对资管机构的某一功能或需求设计项目,资管机构按照某个约定的合同价格支付报酬;而第二种则是按照员工的人数和工作天数来计价,合同会事先规定每天或每小时的工资。由于前者能向资管机构提供额外的业务流程优化操作建议,报价往往比后者高出不少,因此后者具备较强的价格优势,成为市面上资管科技企业的主流收费方式。而现实中资管机构一般只预付30%-50%的货款,项目上线后会预留10%-20%的余额。如果资管科技企业一个项目的毛利率在20%-30%之间,则会面临两个尴尬的处境:1、假设在资管机构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双方发生纠纷而导致资管科技企业未能取得最终付款,那么项目将蒙受损失;2、假设资管机构延迟验收时间,额外产生的人工成本由资管科技企业负担。

从定制的过程来看:资管科技公司目前提供的产品以行业垂直型为主,针对各家资管机构的具体场景需求难免要作出调整,甚至需重新设计某些功能模块,项目成本较高,服务周期较长。此外,系统从“可用”到“易用”的过程较长,由于定制过程需采购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软件等多种设备,历经设备进场、上架部署、部署安装、调试验等多个流程,因此定制项目从上线到系统的优化再到真正投入使用的周期较长,通常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对于公司自身而言,收入周期较长有可能会影响其他项目的开展并影响创新研发投入。例如,神州信息年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相对平均,但第四季度营业收入激增,分别接近前三个季度的一倍。公司表示,受行业周期特点与客户需求节奏的影响,其主要客户为银行、*企、运营商等行业用户,这些客户通常在一季度启动全年采购计划及履行申请、审批等程序,二、三季度陆续进行项目的招标、谈判、签约、实施等,三、四季度完成交付并付款,因此相对前三季度,公司第四季度产品交付、验收、确认收入较为集中。

此外,根据前面的分析,资管科技公司一般也不拥有这些定制产品的知识产权,因此资管科技企业对于定制项目的重视程度不高,难以发挥定制产品对于公司自研产品的互补作用。从组织结构来看:扩大外包员工的规模成为资管科技企业节省成本的需要,但从长远来看削弱了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不利于未来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型。结合前面的分析,为了节约项目的成本,提高利润边际,资管科技企业往往雇佣外包员工实施本地化的项目部署。外包员工只需根据合同的工作时间结算薪酬,而正式员工则需要从零开始长时间培养。对于资管科技企业而言,自身要建立一支满足客户需求的10人项目组,至少需要2-3名业务骨干,并花费3-4年时间让这个团队成员累积相关工作经验,同时不断投入研发费用,相应的团队人力成本每月至少需要数十万元。而通过签订外包协议,该项成本有可能被压缩一半。目前,资管科技企业分支机构的员工正逐渐被外包员工所替代。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我国证券业外包员工的数量正在逐年攀升,在年达到了8,人,同比增长接近30%,而分支机构的员工数量从18年开始逐渐下滑。同时,IT人员的常驻外包费用从16年的2.98亿元增长至20年的13.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5%。事实上,分支机构的员工通过参与定制项目有机会深入资管机构内部,了解资管机构的业务需求,对于资管科技企业自身长远的研发创新、客户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相反,外包员工流动性较大,他们服务的对象是整个行业,因此积累的技术、人脉难以为资管科技企业创造价值。

1.5深耕行业、提升服务能力成为资管科技企业的发展转机

上述分析表明,资管科技公司的发展受内外部困境的影响。对于外部困境,资管科技企业继续需要做的是等待时机。目前,我国SAAS行业正在高速发展,资管机构将逐渐把行业中的数据、客户、流程等通过技术手段分散到“云”中,带给资管科技公司更多的合作机会。因此,对于资管科技企业而言,目前正处于厚积薄发期,需要意识到公司盈利核心不在于商业模式,而在于所提供的价值,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打破内部的发展瓶颈。如何在提高自身软件价值的同时,让资管机构认可其价值成为资管科技企业发展的难题。首先,对于提升软件价值,需要资管科技企业深耕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尤其是需要对资管机构特定业务场景,从前台、中台再到后台要有更深刻的理解,能更清晰、更全面地帮助现有机构客户,为降本增效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在目前定制项目的过程中,资管科技企业需要通过观察找到某一行业及场景下资管机构共同的需求点,以及产生这些需求点原因,继而从根本原因出发做产品,切实解决行业及场景的需求。从组织自身的角度来看,需要更加重视一线员工的地位,更多地倾听他们的声音。随着对行业的理解度逐步提升,资管科技企业未来交付的产品会逐渐向模块化发展,定制的比例会不断降低,资管机构也更愿意对产品进行打包购买,对应的建设模式也会从主导研发/项目外包向外购转变。

其次,对于资管科技企业而言,提升后续软件服务能力是让资管机构认可自身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一家头部的资管科技企业,想要长期维护自身行业的头部地位,还需要建立产品壁垒,而这个壁垒就是“转化成本”。资管机构建设系统的成本较高,且容错率较低,因此他们一般是不会轻易更换系统,这表明资管科技产品应包含长期的服务。因此,资管机构在系统建设后的稳定续费、稳定的使用至关重要。所以资管科技企业除了向资管机构交付产品以外,后续系统的运营、咨询、维护也会成为收入的重点,且这部分占比会逐渐增大。年,随着我国资管新规的落地,资管行业将朝着更加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资管机构需要根据监管要求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保持敏捷性,注重业务的分散和平衡,这增加了资管机构的监管合规成本,同时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运营成本。现阶段,监管科技的运用主要集中于事中监管阶段,各监管主体正在努力探索科技产品在事前、事后的监督应用。因此,对于资管科技企业而言,自动化采集监管数据、智能化分析风险态势等技术仍需加大力度发展。包括事前将监管*策与合规性要求“翻译”成数字化监管协议,并搭建监管平台提供相关服务;事后利用合规分析结果进行风险处置干预、合规情况可视化展示、风险信息共享、监管模型优化等。此外,针对资管市场的竞争格局,资管科技的应用主要在于提升公司的管理运营效率、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从而实现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张。而目前资管公司的管理难度增大,前台投资面临交易执行效率、成本、公平性的考验,后端运营面临头寸管理、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难题。因此,如果资管科技行业能为资管公司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整合各种职能模块及数据资源,同时核心系统上云,保持内部系统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降低固定成本,则能较好地满足资管机构的需求。

二、海外资管科技行业发展成熟,具有良好借鉴意义

2.1订阅式付费成为美国资管科技行业主流,我国仍需时间追赶

美国资管科技行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大阶段:第一阶段(年以前):萌芽阶段。美国经济逐渐从大萧条开始复苏,共同基金作为一种财富管理或资产管理的手段开始流行,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开始起步。此时,金融电子化的概念开逐渐兴起,许多资管科技公司诞生于软件零售机构,他们为银行或保险机构提供数据处理软件。第二阶段(年-年):快速发展阶段。年开始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得到了极快的发展,资管行业的业务得以扩张,对自动化、标准化的要求不断提升。此时的资管科技企业开始针对资管机构的某一需求推出特定的产品,市面上流行的产品包括资产管理报告和会计软件、信贷资产分析软件等,以行业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资管科技行业专题研究发展道路多样,持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