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过去,当年的“南表表,北格子”,现在可还好?通过文章来一窥究竟。
目前,我国拥有将近四千万的大学生,大学生因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受教育程度高,年轻群体密度高等特征,常是各家创业公司瞄准的群体。
而随着人人的日渐没落,市场上已经很难找到一款牛逼的垂直产品,在青*不接之时,市场上出现了两款从课程表这一工具属性切入的产品,也曾红极一时,成为最受大学生青睐的产品。5年过去,当年的“南表表,北格子”,现在可还好?让我们通过一场“老友重逢”的比赛一探究竟!
1.对阵双方
2.赛前
需求分析:
学生对于课程表的需求一直都存在,大致经历了手抄-打印-拍照(截图)-工具四个阶段,而之前的解决方案也都存在相应的用户痛点:
手抄:需要耗费时间精力墨水纸张还有人力,如果字写得难看,天天上课前看一眼自己的字恐怕心情也不会太好
打印:打印技术普及以后,节省了人力也不需要考虑字写得是否好看。将教务系统的课表直接打印成一张贴在宿舍或是放在包里,需要时看一眼,不过和手抄一样,因为纸质的物品保留时间短,可能经常需要更换。
拍照(截图):移动设备普及之后,现在只需要一张图片,需要时拿出手机看一看就行,问题就在于,手机相册里的图片常常比较多,需要通过图库-相册-照片的路径来找到那一张课程表,这些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尤其是图片比较多时,很多网络上缓存的图片也会载入进图库,增加查找的难度。而且大学的课程通常分为单双周,课程表通常将单双周写在一张表上,你需要分辨出单双周课程,我们又经常记不清单双周,这无形中又增加了认知负担。
在课表软件出来之前,学生们每天都要忍受这么多的麻烦,也难怪,表表和格子问世后备受学生青睐!
大学生其实并不是一个那么垂直的群体,除了还未实现财务自由,和社会上的成年人没有太大的区别,那大学生需求究竟还有多少挖掘的空间?从上面这张图谱中,继续往下细分或许能找到一个利基市场,这里抛砖引玉,等着一起讨论!
商业模式:
(1)社交?
多数的工具型产品因为用户黏性差,停留时间短,导致难以挖掘可靠的商业模式,而社交又是天然能通过关系链黏住用户的方法。
因此这两款产品也都不约而同的在社交上探索商业模式,曾经的格子也以BBS作为切入点,然而现在只剩下一个校园资讯,不支持UGC,而且还时常被广告刷屏,体验极差。
而表表则走上了微博化的道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