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都喜欢选择个性化字体用于产品包装上,以及用于海报宣传中,但商用字体通常具有版权保护,需要获得字体设计师或版权持有人的许可,才能合法使用,否则可能构成侵权。近日,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字体侵权案件。
原告张某为业内知名字体设计大师,其设计创作完成了某体字库,该字体在笔画设计上锐利端正、严谨大方。
张某发现,某公司未经授权许可,在其经营的网络店铺某食品旗舰店的商品中突出使用该体“臭豆腐”等字样共计三个字进行宣传与推广。
张某将某公司诉至金山区人民法院,请求判令某公司立即停止涉字商品的销售与推广,更换并销毁带有某体字库单字的商品外包装,并向原告赔偿因侵权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某公司承认其侵权的事实,但认为其不具有主观上的侵权恶意,而系工作疏忽导致,愿意与张某就损害赔偿达成和解;对于张某诉请停止侵权,更换商品外包装的请求,因为涉及字体侵权的商品达数万件,进行包装更换的成本过高,请求人民法院予以调解。
最终,在人民法院的调解下,当事人双方就字体的使用达成许可协议,某公司自愿赔偿张某经济损失。
法官表示,虽然《著作权法》列明的作品类型中没有明确列出字体作品,汉字本身也处于公共领域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但是在通用汉字的基础上,通过变化的曲直、长短、形态等方式对汉字进行艺术化处理、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体现一定艺术美感的,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美术作品类型。被告某公司未经授权将案涉美术作品印制于商品外包装上,侵犯了案涉美术作品的复制权,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法官提醒,近年来字体侵权案件屡有发生,企业应提升对字体美术作品的版权保护意识,为需要使用图片或字库等商业行为的开展采取一些防御性策略,比如对使用的图片或字体及时联系版权方采购正版;使用免费授权的图片或字体;对商业活动的宣传资料及时排查,确保不使用版权不明确的字体或图片;若字体或图片由第三方提供,需使第三方明确使用用途,并获得许可,以免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品牌信誉造成不良影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李铁柱
编辑/朱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