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由汉传中医弟子梁晓光、关霖杨初步整理,经汉传中医导师刘志杰先生根据近期相关疫情的病例报道,重新审订更正,规范出的汉传中医对于新型冠状病*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以期为奋斗在临床一线,以及各地备战肺炎疫情的中医界同仁,提供出我们的临床诊疗思路,为中医在疫情的疾控和治疗上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本文主要针对中医临床工作者,科普性内容可点击下面蓝色文字查看相关文章。
1.中医药适合预防肺炎吗?汉传中医如何看待此类疾病?面对这类疾病又该如何预防?
2.外感流行病的中药防控
3.《经方辨治学》摘录(1)——外感病概论
新型冠状病*肺炎
汉传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因病机
本次新型冠状病*肺炎,属中医外感病的疫疠范畴,证候多属伤寒,中风,湿温。从病例来看,开始以风寒夹湿为主,后向里传变,逐渐化热、夹湿。其脏器病位主要在肺,出现肺渗出、氧合下降;其次在中焦脾胃,出现脘腹痞满,腹泻等症,也有大便正常或干;重症逐渐入血分,伴感染,痰瘀胶着,出现脓*血症、多脏器衰竭、休克、DIC至死亡。
老年患者为寒热错杂的厥阴为多;年轻且体质较好的患者,以阳明、少阳为多;儿童少见。
总体而言,本次疫情多属于外感病表邪内陷和内传,表证虽轻,但可迅速内传,出现复杂的合并证。因此,治疗上要防其传变,提前截断。
二、辨证论治
诊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病理产物痰湿瘀血的判断,痰湿血瘀是核心;中后期痰瘀胶着随患者体质或寒或热,并逐渐向血分传变。
病理产物瘀血的判断对本次疫情的危、重症救治有重要指导意义,要早期预判,层层阻断。
舌象变化(包括胸部CT,血常规、凝血象等)为病情预判的重点。
初期大多舌质不黯,病理产物主要是痰湿,瘀血不明显;舌质黯则为瘀血的征兆,为病情进展的重要提示,可在方证对应基础上,加用去除病理产物的药物,如热偏多者加丹参、生地;寒偏多者加当归、川芎;严重者加土鳖虫、桃仁,或以抵当汤、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可作为合方的基础。
同时,脏器病位以上焦肺为重点,也是西医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首要器官,药物要具有宣肺平喘的功能,改善痰热胶着用*连、瓜蒌药对,有积液者可合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注:以下所列方剂的用量基本以汉代计量换算,临床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比例调整,如1两折合5~15g等。另外,对于此类传播迅速、病势急且偏重的疫疠疾病,药量不宜过小,否则药势不抵病势,恐难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建议1两最少折合5g。
除本次新型冠状病*肺炎外,以下方剂也可通用于当下的其他普通流感等流行病的辨证治疗。
(一)轻证(早期)
轻证、疑似病例或没有症状者,在中成药的使用上,偏寒湿证者可用藿香正气丸;偏湿热证者可用防风通圣丸;在中药汤剂内服上,以麻*升麻汤为主。这两个中成药和一个汤剂同样可以作为前期的预防性用药。
注:麻*升麻汤为此次疫病的关键方剂,在预防以及临床各期的治疗上都会有广泛应用,应给予高度重视。此方可对治表寒、表热、中上焦热、中焦寒湿、津亏血瘀夹杂,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属厥阴病机证,对临床上的杂症及症状不明显的怪证较为适合。
01
寒证
(1)中焦痰饮为主:藿香正气散合苓桂术甘汤加草果。
大腹皮茯苓(去皮)白芷紫苏(去土,各一两)陈橘皮(去白)苦梗白朮浓朴(去粗皮,姜汁制)半夏曲甘草(炙,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钱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计量当依宋制)
赤茯苓(四两,60g)桂枝(三两,45g)白术炙甘草(各二两,30g)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2)上焦寒饮为主:仲景小青龙汤加减。
麻*(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各三两,45g)五味子(半升,40g)半夏(洗,半升,60g)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若夹痰热者,加瓜蒌、*连。
02
热证
(1)太阳阳明合病,上焦湿热证:麻杏石甘汤或麻杏苡甘汤合芍药四物解肌汤。
麻*(去节,四两,60g)杏仁(去皮尖,五十个,30g)甘草(炙,二两,30g)石膏(碎,绵裹,半斤,g)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薏苡仁(半升,80g)麻*(四两,60g)甘草(炙,二两,30g)杏仁(二两,30g)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汗出即愈。
芍药*芩升麻葛根(各三两,45g)
上四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分五服,期岁以上,分三服。
(2)少阳病或少阳阳明病:小前胡汤或大前胡汤合小陷胸汤。
前胡(半斤,g)*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45g)大枣(擘,十二枚)半夏(洗,半升,60g)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前胡(半斤,g)*芩芍药(各三两,45g)半夏(洗,半升,60g)生姜(切,五两,75g)枳壳(炙,四枚,80g)大*(二两,30g)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连(一两,15g)半夏(洗,半升,60g)栝蒌实(大者一枚,80~g)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3)下焦湿热证:葛根芩连汤。
葛根(半斤,g)甘草(炙,二两,20g)*芩*连(各三两,45g)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4)上焦瘀热证:麻*连翘赤小豆汤和芍药四物解肌汤。
麻*(去节,二两,30g)连翘(二两,30g)杏仁(去皮尖,四十个,20g)赤小豆(一升,g)大枣(擘,十二枚)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炙甘草(各二两,30g)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芍药*芩升麻葛根(各三两,45g)
上四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分五服,期岁以上,分三服。
03
寒热错杂证
(1)寒热错杂、属厥阴病机证,通治方,麻*升麻汤。
麻*(去节,二两半)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芩(十八铢)葳蕤(一作菖蒲,十八铢)芍药(六铢)天门冬(去心,六铢)桂枝(六铢)茯苓(六铢)甘草(炙,六铢)石膏(碎,绵裹,六铢)白术(六铢)干姜(六铢)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中焦湿滞明显,可加草果、丹参。
建议用量:
生麻*15g升麻15g当归15g知母10g*芩10g玉竹10g赤芍5g天冬5g桂枝5g茯苓5g炙甘草5g石膏5g生白术5g干姜5g丹参15g草果10g
(2)寒热错杂、属厥阴病机证,表里证明显者,十神汤。
治时令不正,瘟疫妄行,人多疾病。此药不问阴阳两感,或风寒湿痹,皆可服之。
陈橘皮(去白)麻*(去根、节)川芎甘草(炙)香附子(杵,去毛)紫苏(去粗梗)白芷升麻赤芍药(各四两)干葛(十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泽,热服,不拘时候。如发热头痛,加连须葱白三茎;如中满气实,加枳壳数片,同煎服。虽产妇、婴儿、老人,皆可服饵。如伤寒,不分表里证,以此导引经络,不致变动,其功效非浅。(计量依宋制)
(二)重证(中期)
中期很关键,要提前预判疾病传变趋势,特别强调舌质的判断,以舌黯为要点,提示瘀血,作为疾病的转变的关键点,提前截断,在辨证用方的基础上根据寒热加用养血活血祛瘀药物,不在重复。
01
寒证
仲景小青龙汤加减。
麻*(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各三两,45g)五味子(半升,40g)半夏(洗,半升,60g)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若中焦水饮明显,合苓桂术甘汤加草果。若夹有痰热可加瓜蒌、*连。
02
热证
(1)太阳阳明合病,上焦痰瘀互结证:麻杏石甘汤或麻杏苡甘汤或麻*连翘赤小豆汤合小陷胸汤。
麻*(去节,四两,60g)杏仁(去皮尖,五十个,30g)甘草(炙,二两,30g)石膏(碎,绵裹,半斤,g)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薏苡仁(半升,80g)麻*(四两,60g)甘草(炙,二两,30g)杏仁(二两,30g)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汗出即愈。
麻*(去节,二两,30g)连翘(二两,30g)杏仁(去皮尖,四十个,20g)赤小豆(一升,g)大枣(擘,十二枚)生梓白皮(切,一升,可用败酱草代,45g)生姜炙甘草(各二两,30g)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连(一两,15g)半夏(洗,半升,60g)栝蒌实(大者一枚,80~g)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2)少阳阳明热盛:小前胡汤合小陷胸汤或大前胡汤合宣白承气汤合小陷胸汤。
前胡(半斤,g)*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45g)大枣(擘,十二枚)半夏(洗,半升,60g)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连(一两,15g)半夏(洗,半升,60g)栝蒌实(大者一枚,80~g)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前胡(半斤,g)*芩芍药(各三两,45g)半夏(洗,半升,60g)生姜(切,五两,75g)枳壳(炙,四枚,80g)大*(二两,30g)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生石膏(60g)生大*(15g)杏仁粉(30g)栝蒌皮(60g)
03
寒热错杂证
(1)体势不虚者,厚朴麻*汤合小陷胸汤。
厚朴(五两)麻*(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连(一两,15g)半夏(洗,半升,60g)栝蒌实(大者一枚,80~g)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2)寒热错杂证偏虚劳者,麻*升麻汤加川芎、瓜蒌、半夏等。
麻*(去节,二两半)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芩(十八铢)葳蕤(一作菖蒲,十八铢)芍药(六铢)天门冬(去心,六铢)桂枝(六铢)茯苓(六铢)甘草(炙,六铢)石膏(碎,绵裹,六铢)白术(六铢)干姜(六铢)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三)危重证(晚期)
因为危重证病例未见,建议参考国家局第四版方案。
(四)恢复期
温胆汤合理中汤。
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30g)橘皮(三两,45g)甘草(一两,15g)生姜(四两,60g)
上六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一本有茯苓二两、红枣十二枚)
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各三两,45g)
上四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瘥,顿服三剂。远行防霍乱,依前作丸如梧子大,服三十丸。
基本方
因本次重症、危重症多为中老年患者,及本有基础疾病者,在中医上,一是正气不足,一是素体痰湿血瘀凝滞明显。此类患者一旦感受疫病,更容易因为疫*的致病特点出现急性肺部炎症(痰湿)大量渗出,缺氧加重,进一步导致全身痰瘀堵塞脏腑经络,最终呼吸、循环衰竭而亡。
从一些确诊病例来看,体虚伴痰热寒湿瘀血夹杂的中老年体虚患者,呼吸衰竭者多,危重症多,可能是本次疫情重症的主要证型,出现厥逆的更适宜以麻*升麻汤为治疗的基础方,其兼顾风寒,湿,热、津亏,虚劳,瘀血。
方中的麻*和升麻,抗病*作用较佳,《伤寒论》称其能治难治的重症;瘟疫,缺不了桂枝、麻*、升麻、葛根、*连这些药。
阳证、湿热证,从麻*升麻汤化裁,去掉温热药成麻*连翘赤小豆汤合四物解肌汤;
阴证者,化裁后去掉寒凉药,成为小青龙合小陷胸;
热证咳喘者,麻杏石甘汤合芍药四物解肌汤;
体虚痰热寒湿夹杂瘀血者,加川芎。
注:升麻“清热解*”功效类似牛*,常作为牛*的替代品。而唐宋以前,木香与升麻同为去疫疠瘴气的常用药,且木香的药力强于藿香,因此,临床治疗疫疠类疾病时,寒证适当加用木香,热证适当加用升麻,可以显著提升“祛疫*”的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