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加速了文旅企业的大洗牌,而国内路程近、时间短、绿色休闲的乡村游市场却率先回暖、渐入佳境。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浙江成熟的乡村文旅体系已经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布局、推动乡村农民致富重要的抓手之一。
那么,在开展乡村后续综合改造和提升中,浙江各地将如何借助高层*策、省级规划和市场资本的力量,进一步提升这些存量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11月22日,由西塘镇人民*府、上海乡伴文旅集团共同主办的“致·新生”浙江乡村产业活化(西塘)智会活动举办。一线乡建团队、文旅投资集团、OTA平台、创客齐聚西塘分享实践智慧,为乡村产业振兴寻找新思路。
活动现场 摄影:叶晨
西塘两大样本乡村面向“新生”
因地制宜是存量资源活化的基础
本次论坛的举办地西塘,人文历史悠久,地理区位优渥,同时还拥有“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千万级游客量景区西塘古镇两张金名片,乡村文旅发展视野与前景广阔。今年年初,西塘联手乡伴文旅集团,开启了“梦里水乡·乡伴西塘”乡村旅游精品线的打造,经过几个月的规划、设计与落实,部分新生村落已初见雏形。
因地制宜,是此次西塘开展乡村改造工作、活化村内资源的基础和前提。
荷池村与西塘古镇仅一桥之隔,和富士康工厂也相距不远,村内青年蓝领工人聚居、流动人口较多。对此,西塘镇和乡伴文旅先发性地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青年”乡村未来社区模板,并以当前长三角乡村创业热潮为背景,提出应为年轻人配备多元化的社区生活和娱乐配套服务的业态。
但在落实过程中,乡伴文旅也发现,荷池村的存量用地资源相对紧张。从扩展功能、节约用地资源出发,改造方在村内打造了功能综合度高、智慧化水平高的“双创中心”,通过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建立起共享共治和社区邻里服务的平台,借助智能软硬件应用、5G技术、乡村青年化运营等方式打造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与荷池村相距约3公里的红菱村,过去是传统农业村,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亩。密布的水网、成片的稻田、淳朴的村民风貌,构成了红菱优质的农田观光条件。
梦里水乡·乡伴西塘风景线打造工作开展以来,红菱村依托现有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背景,引入了谷粒Mall、青年农耕园、稻香广场、小谷粒舞台、“谷与”村民宿集、水塔3D投影、谷塔园等一系列特色文旅业态,成为农旅充分融合乃至三产融合的稻香农业体验村落。
目前,水塔3D投影等业态已成为抓住游客眼光的亮点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创客、摄影师的